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念书,经常不上学而是偷偷跑出去玩。一天,李白又趁老师不注意,跑出学堂后在街上溜达。这天阳光明媚,照的人暖洋洋的,李白想“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多出来玩耍,享受一下阳光,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后来李白走到了一条小河边,忽然看到河边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棍在石头上磨。李白很好奇,于是就走过去问道,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我想绣花,但是家里没有绣花针,所以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说完,就低下头继续磨针了。
李白听了这话以后大吃一惊,“铁杵这么粗,怎么可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却说: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只要我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老婆婆的这番话,让李白很惭愧,他恍然大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不也应该如此吗?
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于是他赶紧跑回学堂,翻开书本,从此认真读书,再也不逃学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功。出自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这是传递正能量的一句谚语,这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的。
这句谚语的原文是: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不用满三年。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尽快争夺接力棒,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社会人士认为, 提前入学年龄,等于减轻了工作人口对未成年人口的养育负担,相对地提高了每个工作人口的收入。
以“我爱游”主题墙为例:用卡纸和彩纸裁剪出鱼形底板。设立“我最喜欢的鱼”版块,将幼儿收集的或课上学到的鱼的图片和资料粘贴出来。布置“保护海洋”的板块,在行为正确的在图片右下角贴笑脸,行为错误的图片贴哭脸。
教具分为室外教具和室内教具,室外教具主要包括儿童滑梯、各种适合幼儿的健身器材教具等;室内教具主要包括儿童小家具、小摇马、纸类以及益智类的幼儿教具,比如棋牌类教具、智力迷宫等。注意,幼儿园选购教具要结合孩子的实际需要。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叫更羸的射手。有一天,他跟随魏王到郊外打猎,他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魏王感到疑惑,没想到更羸举起弓用力一拉,只听嘭的一声,大雁真的从半空中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