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铃属于打击乐器,音色清脆,音量较小,可持续奏长音。演奏时,可以每手一只自然抖动、摇晃,也可以右手握铃在左手心中敲击。串铃一般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使用,演奏方法相对比较简单,难的是在乐曲合适的时机插入乐曲的节奏,节奏到位在表演的过程中非常加分。
一般可以用铅条、酒瓶盖(多个)、布条等制作出与串铃音色相仿的打击乐器。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将铅条弯成一个半圆形,然后将酒瓶盖去掉皮垫并在中间打孔,再将瓶盖穿在铅条上并将接口用布条缠好,最后用布条将手持乐器的部分缠好。这样即可做出一个简易的串铃。
羽管键琴的音色清脆明亮,且有金属声,适合演奏古典乐曲。羽管键琴音译为哈普西科德,属于拨奏弦鸣乐器,又名拨弦古钢琴、大键琴,起源于15世纪末的意大利。羽管键琴是用羽管或皮制管片拨弦发音的古钢琴,一般有两层键盘,第一层用于演奏,第二层用于移调,有4个音栓,是巴洛克时期的独奏乐器。
定音鼓可以定音,可按乐曲要求的音高定音,还可在演奏过程中在五度音程范围内改变音高。现代的定音鼓是用踏板来控制音高,踏板还能够制造出滑音的效果,通常以两个以上的定音鼓为一组,演奏方法分为滚奏和单奏两种,滚奏可以模仿出雷声,且效果逼真,单奏则多用于节拍性的伴奏。
碰铃不属于散响乐器。碰铃属于皮革乐器,是唐贞元年间从骠国(今缅甸)传至中国中原地区。碰铃的音色清脆、柔和,且高而轻,既能表现音乐的强拍,又能表现音乐的弱拍。演奏时,双手各执一铃,铃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互相碰击振动发出声音,有时也用单棰击奏发出声音。
定音鼓鼓棒的美式握法为双手背过手肘的角度介于德式和法式之间,鼓棒的角度接近45度左右;德式握法为双手背朝天握住鼓棒,鼓棒的角度接近90度左右,击奏时双手的手肘像翅膀一样挥动;法式握法是握住鼓棒是左手背朝左,右手背朝右,两支鼓棒所形成的角度接近于平行,击奏时双手的手肘相对贴近身躯。
吹奏乐器一般可以帮助缓解压力,降低心率和血压,但要保证吹奏方法和吹奏时间得当。吹奏乐器是乐器的一类,由带孔的管子组成,主要靠口腔里吹出来的气息使之发声。人的气息是通过呼吸器官以及胸腹一部分肌肉的协同动作来完成的,因此,只要方法得宜,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使用碰钟时,左右手利用穿过小孔的绳子各执一铃,相互碰击发音。碰钟属于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形如一对杯状小钟,常用于广东音乐、浙东吹打、十番锣鼓、江南丝竹、福建南音、辽南鼓吹、闽南十音、西安鼓乐、山东鼓吹等民间器乐的合奏,河北梆子、京剧、川剧、晋剧等地方的戏曲和歌舞伴奏。
定音鼓拿头撞出现在《定音鼓协奏曲》中,是因为谱子最后标明,要让演奏者用尽全身力气一头扎进鼓里(这个鼓是专门用来钻的,鼓面一般都是用纸做的,之前一直不敲),完成演奏。《定音鼓协奏曲》是由阿根廷音乐家毛里西奥·卡赫尔谱曲,发行时间于1990年。
快板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要饭的方式与手段,历史相当久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在建国后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艺术流派,即:高派、王派、李派。
管风琴有一层或多层键盘。 现代的管风琴一般有两种键盘,一种是手键盘,一种是脚键盘。手键盘有61个音,从C-c4,有5个完整的八度。脚键盘有32个音,从c-g1,有两个半八度。与其他键盘乐器(如克拉维科德、羽管键琴、钢琴)不同,是通过管子而不是琴弦发出生音。
定音鼓的乐谱用英文花体“f”表示,属于低音谱号。画这个谱号时从第四线开始画起,先画一个小小的圆点,然后紧贴着第五线顺时针画一个半圆,穿过第四线向左一撇,到第二线时止住,最后在第三间和第四间的里面各点一个小小的圆点即可,乐谱的每一段开头都会有低音谱号。
串铃为印度民间乐器,原名金基尼。根据《法华经》记载,一种金属空心小球,边有缺口,内藏小珠,将单个小铃串成环链,即为串铃。此物为佛教借用,在莫高窟早期北魏、西魏的壁画中,常见串铃饰于菩萨、天宫乐伎颈上。隋唐之后,菩萨的衣饰逐渐汉化,串铃也逐渐消失。
羽管键琴一般是找国外的厂商订购,每年开乐器博览会时,国外琴厂会来参加展销,可以联系购买,还可以到比较大的琴行询问是否有购买的途径。购买羽管键琴建议选择传统手工精工制作的,琴弦的最佳材料为铜丝,用销钉固定在木制的琴板上,共鸣板主要使用云杉木或罗马尼亚松木的完整板材,琴架选用加拿大松木或榉木。
练习快板时要求位置、动作、节奏、音量。位置即“节子”和“大板”侧面朝外持板姿式,“低”不能超过腹部;动作要伸展,里外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自如;节奏一般以钟表速度做为节拍的标准;音量要有“强”、“弱”的控制,要掌握拇指为挡,食指为挑,中指为托,无名指为贴,小指为协的功能。
管风琴的弹奏方法类似于其他的键盘乐器,一般都使用数层的键盘,脚下还有脚踏键盘,由许多根音栓来控制具体音高。早期演奏管风琴通常需要两个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来越大,依靠人力鼓风已经力不从心,一般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来鼓风,因而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
《定音鼓协奏曲》最后一头扎进鼓里是因为谱子最后有标明,要让演奏者用尽全身力量一头扎进鼓里(这个鼓就是专门用来钻的,鼓面一般都是用纸做的,之前一直不敲),完成演奏。《定音鼓协奏曲》的外文名称为Konzertstück für Pauken und Orchester,由阿根廷的毛里西奥·卡赫尔谱曲。
定音鼓没有具体的排列顺序,一般是根据个人的演奏习惯排列。定音鼓有五种不同的尺寸:即20寸、23寸、26吋、29寸和32寸,其中20寸定音鼓的音域为e-c,23寸定音鼓的音域为c-ab,26寸定音鼓的音域为A-f,29寸定音鼓的音域为F-db,32寸定音鼓的音域为D-Bb。
羽管键琴的琴键比钢琴键要窄,因此在弹奏时,手指的指位要比钢琴略小一些。羽管键琴靠拨弦发音,键盘较浅,弹奏时只需要运用手指的力量触键,不太需要运用手臂的力量,这就要求演奏者手指控制力强,触键敏感,动作干净。一般可以利用双手的错位弹奏、按和声保持旋律音、用琶音渲染和弦的层次等技巧来演绎各种音乐作品。
定音鼓定调可借助调音器,现代的定音鼓主要有五种不同的尺寸(32、29、26、23、20寸),每只鼓都可以通过鼓下面的踏板来调节音高。一般而言,32寸的基音可调范围为#C-#F,29寸的基音可调范围为F-B,26寸的基音可调范围为A-C,23寸的基音可调范围为C-E,20寸的基音可调范围为D-#F。
“Harm”在古典吉他谱中表示为泛音,常用到的泛音点为5、7、12品,具体为:左手手指指肚轻触泛音点品柱正上方的琴弦,并不按下,右手拨弦的同时,马上放开左手手指。古典吉他上的泛音,音响优美奇特,音色晶莹透亮,宛若清澈的钟声或铃声,在古典吉他乐曲中穿插运用具有独特的效果。
定音鼓能双跳。可以采用“脚踏实地”法,使用节拍器,速度从每分钟60拍开始或是更慢,当力度、时值、音色都能均匀,并且可以轻松完成时,将速度提高5拍,以此类推,在不同速度的练习过程中体会放松,慢慢就能够找到双跳的感觉,双跳是一个下击的动作能够发出清晰均匀的两点声音。
目前,还没有什么乐器能够代替定音鼓,因为它是唯一一种能被调到有一个明确的音高的鼓,对一个具有踏板的定音鼓而言,改变音高的方法是使用踏板让鼓面变得松弛或紧绷。音鼓一般是用两根鼓槌交替击鼓(也有同时击两鼓来奏和弦的),基本奏法包括单奏、滚奏两种。
串铃演奏时,演奏者或坐或立,瑶族左手执皮带两端,藏族用双手执布带或皮带两端,弯成环状,通过摇动或绷拉,使铃中的铁珠碰撞铃壁而发音,音色清脆。串铃常用于宗教活动和藏戏及歌舞伴奏,是在一条皮带或布带上缀挂二十余个金属小铃制作而成,原为骡马驴狗等家畜颈上所系饰物与响器。
羽管键琴是16世纪至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键盘乐器,通过键盘弹奏的弦鸣乐器。它的每一根弦都是由固定在每个琴键末端的木制支柱上的一个硬皮拨子或羽毛管来拨奏的,只是在琴键实际按下时才能够发音,放开琴键后不会继续鸣响,演奏者无法像弹钢琴那样通过改变手指的压力来变化力度强弱。
古典吉他不需要经常松弦,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则需要松弦。松弦是为了保护吉他的面板,面板在干燥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有一些小的变化,长时间不用的琴处在潮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松弦,琴颈会歪曲,面板也会起鼓,处在干燥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松弦,琴码则会脱落。
很多种吹奏乐器都会采用腹式呼吸法,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入更多的空气,使长乐句演奏更加容易。除此,腹式呼吸法是学习其他呼吸法的基础,因此掌握好腹式呼吸相当重要。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初学者一定要多练习和体会腹式呼吸的感觉。
管风琴可以弹流行乐。它的音域极广,其丰富的和声绝不逊色于一支管弦乐队,能够模拟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的声音,有着其它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丰富而辉煌的音响,是最具宗教色彩的乐器,也是最能够激发人类对音乐产生敬畏之情的乐器,音量洪大,音色优美、庄重。
民谣吉他走音需要使用调音器将音调准,从一弦(最细弦)到六弦(最粗弦)的音分别为E、B、G、D、A、E。调音时先把调音器夹在吉他的琴头,用紧弦器来调节琴弦的松紧,调节器的指针偏左时要将弦钮松,指针偏右时要将弦钮紧,在调节器显示为绿色时表示音准调准了。